广州市树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校园文化,校园功能室,校园景观,文化长廊,校史馆 

当前位置: 首页> 视点> 浅谈校园文化及其基本特征

浅谈校园文化及其基本特征

        未觉几度花开谢,年华数载悠然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青春的校园写下多少成长的故事?“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他牵动你的梦,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飘来飘去的笔迹是添藏的激情你的心语。” 
        只要校园存在,只要理想的种子不死,校园文化便是我们时代丰富多彩的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所谓校园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校园人的文化,可以将之理解为:校园人在校园世界和校园外部环境的互动之中,校园人所特定的价值观、情感表达和信仰等。校园人群主要有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不过校园的存在首先是为了学生的目的,校园里的学生也是校园文化所以有特色、所以能够保持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的讲,校园文化的主体可以理解为就是学生,学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由于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共同处于成长到成熟的边缘,他们怀着提升自己的心智的目的共栖于校园这片相对宁静的天地,他们创造着并使用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他们在相互的沟通与学习中完成自己成长的历程。他们既已逐渐告别少年的单纯,但同时又还没有学会与适应社会人的假面和练达,他们比一般人群更加求索和执着与理解,同时,骨子里比一般人群充盈着更多的浪漫和诗意。他们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同时却又对现实的变动保持着敏锐的感知,应该说校园人是社会独特的一群。 
        究其上面种种因素,我认为校园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 传统性 
        由于当代中国文化的典型“心态”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起源和发展的长期积淀。它有很高的稳定性,不易轻易改变,因而受这种大潮流影响的校园文化也避免不了这种定势。 
        历史从尧舜时代的大同世界延续下来,可却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儒家圣贤也是越摆在前面就越伟大。祖先的话是天理或是非的标准,因此传统的价值高于革新,历史高于未来。死人要比活人重要,老年人要比青年人因循守旧,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赚钱,他们表面上对大款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心里却梦想有朝一日能像他们一掷千金,这实际上也是受传统的功利思想影响的结果。 
        二 叛逆性 
    目前,大学校园里也活跃着这样一群人:长发披肩的男子,浓妆艳抹打扮的像某种名曰“小姐”实际却像称谓“鸡”的女子,耳朵上打了三四个孔,戴着三四只耳环,穿着一只裤腿长一只裤腿短的水磨牛仔装的男男女女,人们称他们为“新新人类”,他们已经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观念的束缚,想方设法的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示自我。他们不相信父母,不相信老师,不相信同学,就相信自己,也特崇拜自己,骨子里就渗透着一种反抗。他们将谈恋爱由选修课改为必修课在众目睽睽之下卿卿我我还甩下一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豪言壮语。 
        三 多样性 
   当前校园文化可谓是多姿多彩。例如:课桌文化、网络文化、寝室文化乃至于厕所文化都是随处可见。就拿课桌文化为例吧!“我想交个朋友,有意者请与XX寝室XX同学联系,电话:XXXXXXX”,这是交友的;“鄙人昨日不幸于此桌遗失钢笔一支,有拾到者请与XX寝室XX同学联系,电话:XXXXXXX,当面重谢”,这是寻物的;“XX女生一回头,吓死江边一头牛”,这是抒发见解的…,如此种类,举不胜举,真可谓多姿多彩,姹紫嫣红。 
        四 即时性 
   大学生有其自身特点,他们处于成长到成熟的边缘,他们对外界的事物特敏感,对外界发生的事情往往最先做出反应,这注定了他们更多的站在时代改革的前沿。中国历史上的“五四运动”便是由北大学生发起的;1984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打出“小平您好”的同样是北大学生;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以后第一反应举行游行声讨的还是大学生。 
   五 开放性 
   大学早已不是象牙塔,校园从来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因大学学生本身就属于高层知识份子,他们更易接受外来文化的侵入。第一台安全套购货机进驻沈阳高校时的轰动渐渐平息,当人们以平和的心态重新审视这一新生事物时发现,悬挂于墙的机器并不是诱惑与纵容,而是带有理性的疏导、善意的保护和承认现实的勇气。“安全第一”要比掩耳盗铃聪明!电影、电视、电台,成为莘莘学子风云际会、施展才华的舞台。在校生清纯、雅拙的气质净化着商业时代的媒介空气,他们有修养、学识、有创意、有前途,很多人通过触电而由一介书生跃为关注的焦点,比如北大法律系的撒贝宁。 
   变革的潮水一轮轮洗刷着地球,给世界带来了一场场令人惊异的变化,此中,我们的校园也走过了一番番沧海桑田。这是一个一切神话将成为可能的时代,一切的既有都在经受严峻的考验,以至于有人说,信息化的洪流终将湮没我们的校园。 
   也许有一天,情况真会如此,但无论如何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未来,我们在文化的滋养下成长与生活,找寻我们生活的意义,但我们同时也是文化的建设与创造者,我们不会被技术所奴役,我们会在技术营造的五彩斑斓里生活出生命的意义。 
   所以我们终究是一群理想主义者,我们企盼在信息化的校园里,校园人会生活的更积极。我们相信无论技术如何改变我们所置身的世界,无论在技术的抚摩之下成长起来的“X”时代如何迷恋于技术的斑斓,只要这片校园还将存续,只要人性中还存在不能被数字化的东西,那么,校园,依然会是一群寻梦者漂泊的天空,栖居的港湾;校园文化,依然会漂流一片片诗意的彩虹,依然会成为多元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